【大灣區醫療】內地三甲醫院常迫爆 高永文:最重要建立分級診治制度
發布時間: 2021/08/16 08:03
最後更新: 2021/08/16 14:02
內地醫療模式與港式醫療截然不同,惟面對問題大同小異,隨着中港融合,兩地既可互相借鏡,也可互補不足。食衞局前局長、全國政協委員高永文表示,內地近年積極進行醫療改革,改善市民盲目湧至三甲醫院(內地的最高等級醫院)的情況,並認為最重要綱領是建立分級診治制度。
每日萬人求診 質量恐打折扣
高永文表示,中港兩地正面對同一困境,就是大型公立醫院均非常擠迫,他形容內地民眾習慣事無大小均直奔三甲醫院求診:「鄉鎮或小城市的居民亦都喜歡去大城市的三甲醫院」,加上內地不流行預約制度,民眾須到場排隊候籌:「隨便一所三甲醫院,門診量隨時都有幾千至一、二萬,每日門診都擠滿好多人。」
高永文續指,內地並不流行家庭醫生制度,現時內地民眾一感不適,便會自行判斷到三甲醫院內某專科掛號,產生兩大問題:一是專科醫生未必診治真正需要看專科的病人;二是真正要看專科的病人沒有足夠時間給他求診,資源錯配下導致效率同質量均大打折扣。
身受其害的醫患,其實均有份促成此現象,高永文解釋,由於三甲醫院為醫護提供更好社會地位、待遇與培訓機會,從而降低他們在社區辦醫的意慾;而病人亦對三甲醫院以外的醫療服務缺乏信心,同時面對內地社保,當中包括醫療保險,不承保三甲醫院以外醫療機構的問題。
發展家庭醫學 冀銜接港醫療
要打破此惡性循環,高永文認為,須靠中央出手,大致方向與本港不約而同,首要是建立分級診治制度,即發展家庭醫學:「小病先看家庭醫生,然後經家庭醫生視乎患者需要轉介去看專科。」
問到對大灣區醫療的遠景,高永文不假思索形容,冀能銜接本港醫療,達至一個完善的社區醫療服務系統:「令市民能按他們需要,得到適當服務,不需要到醫院的,就去診所;經濟能力負擔到的,就使用私營服務;中間的就用商業醫保,令經濟能力不好而要依靠公營醫療的人,擠迫程度能減低一些。」
港放射科醫生計劃穗深莞開體檢中心,料聘港醫護及內地行政人員共百人,詳情請看:下一頁
同場加映,年過30歲肌肉流失易受傷,中大骨科教授教兩招鍛鍊肌力:
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:https://bit.ly/3vw84v0
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,即看:https://bit.ly/3cNFwr7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記者:鄧凱文、洪芷晴